燈塔-黨建在線
黨員在居住地常態化發揮作用是破解當前小區直管黨員少、“隱身”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提升黨建引領城市治理成效的有效探索。東營市利津縣以抓居住地黨員發揮作用為切口,真正讓黨員從小區業主隊伍中凸顯出來,凝聚黨員力量,共同建設幸福家園。
摸清家底,把黨員有效組織起來
以居住地為錨點,以小區為單位,不分“體制內外”全面開展黨員信息摸排,建立以居住地為基本盤的黨員管理體系。摸清摸透。采取“組織推送+社區掃樓”雙線聯動方式摸清黨員底數,建立小區黨員信息庫和黨員分布戶情圖,創新“四個一”動態管理模式,即每半年更新一次黨員住所情況、開展一次“黨員走進樓道里”問需于民行動、更新一批樓棟黨員戶分布圖、增設一批“共產黨員戶”標牌。共摸排黨員11336人,其中: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8806人、退休黨員1630人、農村進城黨員652人、流動黨員248人;收集居民意見建議1700余條,開展“共產黨員戶”掛牌270個。分類施策。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下沉社區參與小區治理的通知》。按照黨員組織關系隸屬和治理角色界定,將全縣小區黨員劃分為5大類型,其中黨組織關系在小區黨支部2類,黨組織關系不在小區黨支部3類,根據黨員特點差異化設置“工作操盤手”“示范帶頭者”“雙報到黨員”“小區合伙人”“鼓勵參與者”等五大“角色定位”,精準黨員與居民供需匹配,深化黨員參與小區治理的“身份認同”和“情感認同”。干有方向。制定《黨員參與小區治理服務包》和《利津縣小區黨員作用發揮實操指南》,明確治理骨干類、志愿服務類、應急處突類3類“共性清單”和退休黨員、在職黨員、教師、醫生等5類“個性清單”。以小區為單位,搭建黨員“干事平臺”,對黨員進行全部編組,同步組建志愿服務隊、應急突擊隊,真正讓黨員找到組織和干事“崗位”。
編組入隊,讓黨員真正行動起來
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將機關在職(退休)黨員和“兩企三新”黨員、農村進城黨員等編到小區組織隊伍中來,引導黨員主動“展作為”。科學編組入隊。以小區為單位,按照樓棟分布就近成立“先鋒小組”152個,選出152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愛管閑事的“熱心腸”擔任組長,同步組建志愿服務隊164個、應急突擊隊108個,在小區拉起黨員作用發揮“三支隊伍”。強化自我約束。將“從自身做起,做個模范好居民”作為黨員承諾,引導自發自愿、量力而行開展志愿服務,對沒有時間精力的黨員要求亮出身份、當好表率,不給黨員增加額外負擔。明確活動流程。設定志愿服務隊和應急突擊隊活動組織“五步”流程,突出“平急結合”,“平時”在小區開展平安夜巡、維修、調解等志愿服務“當先鋒”,“急時”開展搶險救援“打頭陣”,已開展各類活動350余次,“8.26城市防汛搶險”中108個小區應急突擊隊全員出動,在實戰中彰顯了黨員擔當。
正向激勵,把黨員活力激發出來
堅持“只評價不考核、不設服務工時,以正面激勵為主”,通過“能者多勞、多勞多獎”增強黨員身份感、自豪感。即時褒獎。建立黨員奉獻服務及時反饋制度,實行一事一表揚,分別在編組群、志愿群、小區群進行公開亮曬,逐步在小區中營造起“我為大家奉獻一天,大家為我服務一年”的濃厚氛圍。先鋒選樹。設立小區“黨員先鋒榜”,每季度評選一批黨員先鋒,展示風采、宣傳事跡,每年開展一次“最美”“好人”系列評選,逐步由“挑頭干事”黨員帶動群眾一起干,推動形成澎湃力量,已選樹黨員先鋒720人。互助褒獎。對參與度高的黨員,用其所長,摸清所需,引導參與兒童工藝課、健康理療、設施維修等志愿服務,通過兌換服務、致《感謝信》等方式給予匹配式褒獎,以服務換服務,用人心暖人心,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共建共治共享局面。(中共東營市委組織部)
責編:
審核:徐榕悅
責編:徐榕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