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老人的教育吶喊
2010-11-22 10:57: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在我國現實情況下,既不可能實行教授治校,也不能兌現校長治校,核心問題涉及政治體制改革,在大學中黨領導一切的做法,無論是對發揮校長的作用或是繁榮學術,都是有害的。因此,必須改革,實行黨政分開。比如汪暉事件爆發已這么久,清華大學本來有足夠的時間查清事實真相,卻久久沒有組織調查,這無論如何都是不正常的。孰是孰非,絕不能靠批汪和挺汪的人數之眾,而只能依靠事實。
過去發生在另一所大學的學術抄襲,群眾紛紛要求身為院士的學術委員會主任調查,但他卻說:“沒有黨委的指示,我不能調查。”這就說明,學術委員會的權力受到了掣肘,也就是說,學術腐敗涉案人員,受到了錯綜復雜的關系網的保護,所以清查腐敗就進行不下去。因此,無論是清查經濟腐敗或是學術腐敗,都必須建立獨立的檢察委員會,秉持“只認得真理而不認得利害”的大無畏精神。
記者:不少學者言必稱西南聯大。您認為西南聯大的辦學經驗對于今日的大學校長會有哪些啟示?
劉道玉:西南聯大是我國高等教育史上最成功的典范,也成了絕唱,其教訓十分深刻。既然西南聯大辦得如此成功,那為什么沒有繼承和發揚它的大學精神呢?主要是兩個原因:首先是在革命的名義下,把包括西南聯大在內解放前的東西,一律斥之為封資修的思想,一概予以否定,這種思想即使現在也不能說完全消除了;其次是自上世紀90年代后,我國高教領域的“三大主義”惡性膨脹,即實用主義、形式主義和官本位主義,它們完全替代了聯大的辦學理念,致使冒進、浮夸、瞎指揮、造假、貪大求全和相互攀比之風盛極一時,從而使我國高等教育問題頻仍。
我國大學的辦學者普遍存在葉公好龍的思想,一些人喋喋不休地高喊改革、創新,但只打雷,不下雨;天天喊要建世界一流大學,但那些一流大學的經驗又拒絕學習;口頭上都贊揚西南聯大的成功,但又不愿按照它的大學精神和理念去做。
不避刀俎,為教育改革吶喊。
記者:您有不少學生都是在教育部或者大學任職的,他們怎么看您對中國大學的激烈批評?
劉道玉:近年來,我發表過許多教育評論和訪談,說是批評也好,或是炮轟也好。但是,我既無意取悅誰,也絕不想傷害誰,只想根據教育規律,說自己想說的話,僅此而已。當然,我知道自己發表的某些看法,肯定會引起在位的某些領導者的不快,目前我還沒有明顯地感受到壓力和麻煩。
但是,遭受不公平的事是有的,如我該享受的待遇被剝奪了,我應該參加的活動不被通知,學校也一直在致力于“淡化”劉道玉的影響或“去劉道玉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基層的干部和廣大群眾,對我十分友善,在他們權限內幫我解決了不少困難,我衷心地感謝他們。
一個人的志趣、個性、信仰和價值觀一旦形成,那是很難改變的。為了堅持真理,我不顧個人利害。為了堅持自己的信仰,我不避刀俎,永遠做一個真實的自我,依然不停地為教育改革而吶喊!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