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評論員 朱延魯
據大象新聞等媒體報道,近日,河南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離婚訴訟案,案件中,女方提起離婚訴訟,并要求男方支付5萬元的家務勞動補償。最終,在工作人員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協議,同意自愿離婚,并約定了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等相關事宜。其中一項便是男方一次性向女方支付各項經濟補償25萬元,里面包括對其多年家務勞動的合理補償。
事情被報道后,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與討論,關于離婚家務勞動補償的話題也登上了熱搜榜。不少網友對這一補償結果持肯定態度,認為這是對女方當事人的理解與尊重,是對婚姻中默默付出者的有力支持,其讓家務勞動的價值得以彰顯,讓婚姻中的“隱形付出”被“看見”。的確,日常生活中,由于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瑣碎的家務勞動不能給家庭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很多時候,其價值容易被忽視,甚至被認為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其結果就是,承擔家務勞動更多的一方不僅得不到應有的認可與回報,而且雙方婚姻關系一旦破裂,很容易讓其陷入經濟與情感的雙重困境。
其實,關于離婚家務勞動補償的案例與話題并非首次受到網友們的關注。2021年北京市房山區也曾審理了一起類似的案件,并判定男方支付給作為全職太太的女方5萬元的家務勞動補償金。當時,這一案件的關注度也頗高。類似的案件、相關的話題屢次吸引公眾的注意力,究其原因,除了家務勞動的價值容易被忽視是眾多家庭共同面對的現實問題外,還有就是隨著社會觀念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婚姻關系中個人權益的公平與平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追求。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對離婚家務勞動補償制度的明確,填補了我國在這一方面的法律空白,讓人們看到了法律對婚姻中家務勞動付出者的支持和保護,而現實中的案例又讓抽象的法律條款具體化、具象化,進而傳遞出法律法規的溫度與力量,這也會促使人們增加對家務勞動補償案例與話題的關注。
不過,目前來看,從相關法律法規生效至今,在離婚等解除婚姻關系的糾紛中,得到家務勞動補償的還是少數。這里面有當事人對相關法律認識的不足、缺乏主動主張個人權益的意識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現階段對家務勞動價值的評估和證據的認定都還存在較大困難,這就給具體的司法實踐帶來諸多挑戰。因此,要讓婚姻中的“隱形付出”更好地被“看見”,切實保障起承擔家務勞動較多一方的合法權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建立更加科學的價值評估體系、加強對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等。當然,對更多家庭而言,需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起對家務勞動價值的正確認識,雙方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家務勞動,從源頭上避免因為家務勞動分配失衡而導致的矛盾,進而營造出更加平等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
責編:張靜寧
審核:張辛
責編:張辛